2017年2月24日星期五

文缘

书寄巢湖石友,莱芜石友,花开文友,欠债太多,工作太忙,原谅我拖了这许久…🙈🙈



2017年2月10日星期五

新泰大上汪庄刘氏族谱考释

新泰大上汪庄刘氏族谱考释

刘 骞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是人类永恒的认知话题。要真正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就要追溯到人类的起源,甚至生命的起源和宇宙的起源,而这多少有些不可能,但追溯自己家族的身世谱系,在文字发明以后则成为可能。因此作为记录家族历史的家谱对于个人认识自己,反思存在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从少年时代就听闻我们刘氏家族曾有家祠,有族谱碑,但已毁于文革,也曾为此深深叹息,多年来笔者也一直在关注搜寻关于刘氏族谱的消息。近日回乡,偶然从本家大伯刘懋衡处得知编纂于民国十年的刘氏族谱又重现于世,欣喜异常,故专门去拍摄拜读了刘氏族谱全文,深有感悟。现将笔者的研究考释结论分述如下,希望能给新泰的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1.

谱序

谱序是家谱必不可少的内容,主要记述修谱的意义、修谱缘起、修谱目的、家族的历史渊源及迁徙经历、修谱人员构成、历次修谱概况等内容。谱序的数量多寡不一,少则一篇,多则十数篇甚至数十篇。刘氏家谱共有刘氏族谱序两篇,刘氏族谱告成小序一篇,刘氏族谱跋一篇。笔者本想从谱序中获得关于先祖的考据信息,但读下来却并未发现其详细记录,未免略显遗憾,但遗憾之余从中也有新的发现,从谱序中笔者得知刘氏族谱创修于十三世祖尚先公,而重修于民国十年,并且获悉了族谱的编纂目的和相关家训等内容。

按撰序者的身份,谱序分为本族人写的序和族外人写的客序。刘氏族谱全由本族人写。在谱序中,常可见到名流硕彦撰写的序文。在刘氏族谱中笔者也发现了稍有名气的清廪生十五世祖所写的序文,从谱序作者的身份中也可以看出我们家族的一种文化自立,一种文化自信。

2.先世考

先世考又称源流、宗族源流、姓源、姓氏源流、迁徙源流、分衍录、地望考等,主要用来反映宗族的历史,包括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的亲疏关系等。据刘氏族谱载:刘氏之望二十有五,汉唐以后名人杰士不可胜计,特代远无征,日久年远,墓淹碑没,不敢妄推,兹据大港林中及家祠中各碑记载,认刘文举为合族所自出之始祖。一世祖刘文举本系庠生,避元之乱迁居新泰。二世祖昇系庠生居大上汪庄兆茔村西北岭上,为上汪总系之祖。

世系中攀附、造伪的现象在家谱中是较为常见的,主要出现在早期祖先的世系之中,大概分二种情况:一是冒认历史名人为祖先,另一方面是将前代的同姓名人一网打尽,都纳入本家族的世系之中。刘氏族谱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编撰,以庠生为始祖,不论官位大小有无,遍记十八代之谱系,诚为贵也。

3.世系

世系是家谱的主体,是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家族成员的世系,反映家族成员的血缘关系。世系录又称为世录、齿录、世纪等,包括父名、行次、字号、功名、官职等内容。世系是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家谱的生命。家谱之所以能区别于正史与方志,主要就由这部分内容来体现。刘氏家谱采用宝塔式结构分述了自元末一世祖刘文举已降十八世之家族谱系,洋洋洒洒,蔚为壮观。

自宋开端的欧苏谱例不书生女,不书继娶,不书妾,明代的谱例则扩而大之,不少明代家谱,不仅书生女,而且书生女出嫁之夫名与官爵;不仅书继娶、书妾,而且妻妾并书,如若妾之子长,必位于嫡子之前;不仅妻妾并书,而且书妻妾之外家,颇有魏晋婚姻集团综合家谱之遗风。今日之社会比自明代之社会何止先进百倍,若重修族谱,必当与时俱进,秉承男女平等之观念,男女妻小俱书于本族族谱之上方为正经。

4.传记

传记又称谱传、家传、世传、内传、外传、行状、行述、行实、事状、志略等。“传记”记述了一个人一生的功绩品德,从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贡献,到对地方、家族做的每一件业绩,如:出资修建祠堂、族谱,举业文章,道德才华等,全部记述在内,以作为后人学习的榜样,并荣耀家族。由于家谱中的许多传记为其他史料所不载,也为后人保存了大量珍贵史料。

从刘氏族谱中可以看出刘氏本支谱碑序中所言:“虽无甚显达者,其间中副车(清代称乡试的副榜贡生)、列岁贡、食廪饩(取得廪生资格的生员享受廪膳补贴)、翔黉序(在学校中行走)、游大学者,亦代不乏人。”绝非为虚。如从族谱上看,一世祖二世祖均为庠生;五世国柱庠生矩步方行,严气正性,凛凛然有乔岳之慨,性嗜读,工楷书,教子有方,临终犹有遗言读书,故其后十余世书香不绝;六世琦道德文学为世所仰,六世璨为礼部儒官;九世炟为太学生;十世汝相为廪生;十二世绍祯例授登仕佐郎,十三世崑玉工书善文,人得其东鳞西爪,至今犹珍藏之;十六世起荣为监生,起富例授介宾;凡此等等,不一而足。

5.排行

排行又称班行、班次、班派、宗派、派语、字辈等,是用以记载家族成员辈行、世次的排行字语。一般情况下,同一辈分的家族成员都用事先统一规定的某个字或偏旁起头,再与其他字结合而成名字,不同辈分用不同的字或偏旁,世代相传,以示不同辈分间的区别。通过排行,可以知道相互之间的辈分关系,互相称呼也不会出现失礼的情况,因为,随着家族繁衍,长幼关系并不是可以简单地以年龄为标识的。

此外,通过排行也可以厘定辈分名字的确切写法。比如爷爷的名字在写法上比较混乱, 

我所见之处就有“洪高”、

“洪皋”、“洪镐”等数种写法,这次通过刘氏族谱才推测出其正确写法应为“鸿槔”。族谱上只有大老爷的名字为“鸿柱”,而二老爷名字为“鸿梓”,据此兄弟三人的名字都应该从“木”字偏旁,又因为“柱”指建筑物中直立的起支撑作用的构建;“梓”指治木器;“槔”指吊物的简单机械。兄弟三人的名字都应该跟机械建筑构件相关,故此推断爷爷名字的真实写法应为“鸿槔”。另排行的字语一般都有寓意,多用表示宗族繁荣昌盛或提倡正统伦理道德的联句。据刘氏族谱大港支册载,昇门十七世以下排行为:鸿懋灿奎鉴,法新炳载铭,治本焕基钦,泽树熙均钟。由字体结构看排行中的字是按照五行排的,但个别字偏旁略有出入,故笔者猜测,“新”应从木为“杺”;“熙”应从火为“熺”。

6.祠堂

祠堂也称为宗祠、宗庙、家祠、家庙等。祠堂除了一族聚集进行祭祀外,祭祀结束后的聚餐、族中会议、解决宗族内部的纷争,或处罚扰乱宗规的族人,以及举行文会、教育子弟、处理宗族事务、编辑印刷宗谱、接待客人等活动也多在宗祠中进行。据刘氏族谱载七世祖刘沂好兴公益,明崇祯年弥长公倡建家祠,约族结社,推公为社首。据爷爷说我家家祠原本甚是恢宏庄严,惜毁于文革,今只剩祠前一大柏树根所做小方桌尚存于我家,睹之令人惋然。时过境迁,今欲重修家祠似已不能,但若有同族义士能慷慨为之,必为盛事,亦使后世子孙不复有伤惋之叹。

7.领谱字号

古代的家谱只允许在家族内部收藏,严禁随便外传。为了确保族人能够悉心收藏,不遗失,不外传,家谱修成以后,每部家谱都编定一个特定的号码,各房的领谱人按号码领取家谱,称为领谱字号。领谱字号就是家谱的编号,与此相对应,家谱上还记载着印谱的总数、分发各房谱数及领谱人的姓名等内容。由于领谱字号具有惟一性,一旦出现外传或损坏,就能清楚地找到责任人,同时,领谱字号也能有效地防止外族的人伪造家谱,冒认宗亲。据民国十年重修刘氏族谱告成小序载“今阖族公议,共捐资财,各就本支碑记而续之,总于家祠中,镌名于石,复誊谱册二十部为后来镌板之模范”。刘氏族谱曾有石碑立于家祠,家祠被毁后,石碑也被用于修葺机井之用,泯然不知下落,诚可惜也。而笔者所见刘氏家谱也是族人复印本,原本藏于何处,领谱者为何人,依然是一个谜题。据传原本收藏者当年是因为命案外逃他地,怕有族人觅仇,所以秘不示外。笔者猜测,可能拘于家规,这位领谱字号者才故意编就此故事,以掩人耳目吧,诚可谓用心良苦,否则,笔者也难以得见这族谱真容了。

对传统上无神论或者泛神论的我们来说,家谱是个具有宗教意义的东西。族谱上记载的每一个姓名,在我眼里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多则百来字,少则几十个字的记载,就概括了这样一位位平凡而又真实存在过的草根祖先,研究他们,方知世道艰难,生活不易,遥想他们也都是曾经活在这个世界上人,他们也有抱负,也有关于人生的想法,也遭遇各种生存坎坷,末了,大多数人一辈子平淡无奇,也只有靠家谱才记录下了他们的名字,这多少让人有些感慨。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会有一种归属感,即便像我家族这样祖上就算没出过什么特别牛人的情况下,我还会觉得,先人们一步步走来,实属不易,自己也不过是九曲长河当中的一弯,自己唯有更加努力,才能实现自我、创造辉煌、书写历史、光耀门楣。

《刘氏本支谱碑序》言到:“由是本敬宗之心以亲族,本支亲而众支亦亲,推是心以处乡党而乡党亦睦,和气所熏蒸愈积愈深,于以卜福禄之未有艾(停止)焉。”写此文也是希望可以使上汪刘氏族人更加和睦,更加团结,以期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2017年2月7日星期二

琥珀

真正采自大自然的带围岩的琥珀,绝对不是地摊上的柯巴树脂可以比拟的,别问我怎么来的,问了我也不知道😏